***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,提供文字格式、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*** 。 創刊於1998年。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,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,從食品到營養,從運動到心情,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,提供健康、快樂、均衡、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,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。*貼心提醒:因數位技術變遷,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,請選購2010年(含)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。
做自己健康的主人
生命的善意自然消融遺憾與不安
健不健康?「吳8點」看得出來
別害怕晚上運動!睡得更好、老得更慢
台大醫院新院長余忠仁如何做醫界龍頭老大? • 台灣醫界龍頭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卸任,由被部屬稱為「余老大」的余忠仁扛起重責。個性溫和的他,曾批評加護病房被醫院視為「領帶夾」,他要如何推動整個醫療系統的改變?
急診醫轉當「Uber Doctor」走進社區守護失能患者與家庭 • 居家醫療推動10年後,在人口結構劇烈變化下,醫療的場景正在改變。過去台灣社會常見醫師提著醫師箱到患者家中看病的「往診」,如今逐漸匯聚成一股新趨勢。
救台灣醫療人力荒首任衛福部長邱文達提3大建言 • 台灣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高齡化、少子化,以及健保開辦30年來最嚴重的醫護離職潮。衛福部首任部長邱文達認為,台灣需要一場「以人為本、以數據為證」的管理革新,建立更具韌性的健康體系。
張淑芬:煮飯,是一種表達關心的方式 • 下廚,對張淑芬來說,是一種表達關心的方式;理解對方的需求、感受對方的喜好。就跟她做公益的態度一樣,帶著溫暖關心出發,一舉一動都是愛。
健康台灣 城市總體檢
蔣萬安:要讓市民有感健康 • 身為首都,台北市一馬當先健康城市冠軍,只是優等生的光環下也背負專屬的壓力與挑戰。由市長蔣萬安領軍的北市府,又以什麼樣的策略,為市民打造嶄新的健康生活?
黃偉哲:資源少,但不能輸! • 醫療資源有限的台南市,在健康城市評比中脫穎而出,台南市長黃偉哲如何帶領團隊做到?
王惠美:整合是我們最大的力量 • 彰化縣在非六都組中奪冠,縣長王惠美的策略很簡單,就是「預防先行」、「跨域整合」,同時加上熱心縣民的投入,讓健康政策在社區裡穩穩扎根。
防疫力下降、重症率攀升?城市堡壘面臨新挑戰 • 流感、新冠肺炎和肺炎鏈球菌年年侵襲,調查卻顯示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率下降、重症率爬升,城市健康安全網出現什麼問題?
長照3.0新制9月上路服務對象、補助都變了 • 「長照十年計劃3.0」將於2026年實施,預計分3階段上路,第1階段最快在今年9月開始施行。服務對象有哪些調整?補助項目有增加嗎?《康健雜誌》整理長照3.0實施重點,讓你快速掌握。
醫療詐騙劇本曝光專家揭3大識破關鍵 • 接到電話,對方自稱是某醫院藥劑部,準確報出你的個資,並說你的健保卡遭冒用,要立刻處理。你會不會以為這是真的?小心,這通電話可能是騙局的開始。
強代謝好能量 • 你以為活得久,就會活得好嗎?人類預期壽命延長,急症死亡率下降,慢性病卻攀升,問題核心可能出在「代謝力」。要預防甚至扭轉慢性病,就要有健康的新陳代謝,從根源驅動體內細胞,以獲得好能量。從現在開始回歸生活型態的本質,就有機會改變人生,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。
代謝力正在改寫全球幸福長壽的公式 • 現代人預期壽命延長,卻沒有更健康。追根究柢,是我們的細胞代謝失調。好消息是,只要重建生活型態,打造強代謝、好能量,找回健康不是夢。
憑一本書進白宮明斯兄妹掀起美國醫療巨浪 • 從耳鼻喉科醫師到功能醫學倡議者,從食品業說客到健康吹哨者,明斯兄妹靠一本書,引爆一場運動,挑戰美國主流醫學與大企業的壟斷。他們如何重塑全美健康政策的方向?
從生活下處方精準個人化又易實踐 • 生活型態醫學理念與《Good En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》多所呼應,當生活型態醫學自美國飄洋過海來到台灣,會擦出什麼火花?中西有哪些異同?台灣看見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?
獲得好能量就能不吃藥? • 有些人認為,健康生活型態知易行難,花錢又無趣,甚至以為只要遵從好的生活型態就能不用藥,真是如此嗎?
羅東博愛打造台灣新藍區 • 是什麼讓具有72年歷史的傳統醫院蛻變為溫暖的健康領航者?羅東博愛醫院正在寫下新的歷史,這不只是一家醫院的轉型,同時也將改變整個社會促進健康的行動。
台灣高鐵給公假辦體驗營 • 隨著健康生活型態意識抬頭,台灣高鐵也跟著動起來,從疾病預防與早期介入層面著手,讓員工在工作的同時,也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。
實踐4大 生活關鍵 喚醒你的好能量 • 現代人有多達80%的死因,都與可預防的生活習慣有關。這表示,我們有很大的機會能透過改善生活方式,來掌握自己的健康。《康健》從4個關鍵面向出發,拆解出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,並搭配28天養成好能量習慣,教你透過日常的選擇,逐步找回好能量,贏得更長遠、更健康的人生。
愈吃愈累,是吃錯了! • 你是不是健康檢查報告都正常,卻總是覺得身體疲倦、精神不濟?這些不適,很可能是因為「吃錯食物」,打亂了身體的代謝節奏。
為何有運動,卻沒變健康? • 明明有運動,身體卻沒變健康?若白天久坐、活動量不足,仍可能落入「運動阻抗」陷阱,讓代謝停擺、肌肉流失、能量下滑。該如何打破靜態生活的魔咒?
睡滿還是累?關鍵在白天 • 明明躺在床上超過8小時,隔天醒來卻仍疲憊不堪?明明週末補了眠,星期一還是累?其實想要一夜好眠,重點不只在晚上,白天的生活更關鍵。
沒動力,是壓力耗光了能量 • 總是覺得累,卻說不上哪裡不對勁?睡不好、消化差、血壓飆高⋯⋯這些身心失調的根源,可能都指向慢性壓力。如何減壓,修復身心能量?
跟著做28天,養成好能量習慣 • 理解了身體為何耗能,接下來就是行動。從每天一點點開始,28天小練習,養成回復能量的生活節奏,讓你找回身體的主控權。
你的生活型態健康嗎? • 「生活型態醫學評估」由台灣生活型態醫學會提供,經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Dr.Bonnet授權後已完成在地化的修改。專為18歲以上成年人設計,無論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都可以自我檢測。每個題目均代表一種可調整的健康行為。滿分50分,總分愈高,整體健康行為愈佳。
躲在冷氣房裡也會中暑?
生蠔上桌! 大人的精準控糖